螺桿壓縮機經過幾年高速發展,隨著整機和主機國產化大步前進,以及國產品牌質量的逐步提升,螺桿壓縮機行業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國內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性能極大提升,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改觀。由于壓縮機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壓縮機行業企業較多,螺桿壓縮機企業已經過了其高盈利的時代,迎來越加嚴峻的競爭環境。伴隨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越來越少,品牌度不集中等問題日漸嚴峻,壓縮機企業生存壓力驟增,本文將通過回顧螺桿壓縮機行業的發展過程以及現狀介紹,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預測。螺桿壓縮機歷史回顧螺桿壓縮機自引入國內經歷了市場引入期→市場培育期→市場成長期→市場成熟期,在整個過程中企業的發展經歷是:外資品牌的天下→一些先知先覺的中國企業開始進口機頭自己組裝→國內整機企業快速增長期→一些企業開始轉向主機的研制→壓縮機行業已經進入到一個價格競爭白熱化的階段。
1998年左右,國外品牌在產品市場引入和培育階段率先進入市場,以其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受眾度、美譽度和較大的企業規模整體領先國內企業,實現了從整機到主機整體的壟斷,國內螺桿壓縮機市場占有率主要集中在阿特拉斯、英格索蘭、壽力、臺灣復盛少數公司手中,主要取決于這些公司的技術先導性,此時國內企業的螺桿壓縮機企業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對國外企業形成不了任何威脅2002年左右,隨著一些先知先覺的中國企業開始進口機頭自己組裝,早期進入螺桿機市場的中國企業由于螺桿機處于市場成長期,這些企業在競爭不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了充分成長的空間,這些企業一時間在國內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實現了壓縮機行業的第一輪“淘金”期。2008年左右,一些具有先見的企業抓住主機國產化進程的腳步,迅速切入、找準方向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壓縮機行業的第二輪“淘金”期,此時以開山、鮑斯等企業的快速崛起為代表。螺桿壓縮機發展現狀隨著這個行業進入者的增多,競爭加劇、利潤下降,一些企業產品鏈不斷擴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中國螺桿機的發展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代理做大了,自己建廠做自己的品牌,整機做大了,自己生產主機。發展到現在,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外資和國內一線品牌手中,技術、規模、市場占有率絕對領先,現階段壓縮機企業的主要特點體現如下1、品牌度不集中在中國取得資質的螺桿壓縮機生產企業不低于400家,這么多的企業分布到全國各地,雖然滬浙廣等區域企業更為集中,但企業規模大多比較小企亞品牌認知度多集中某個區域或某個領域或某個行業。國內螺桿壓縮機企業主營業務過5億元的企業屈指可數,超過2億元的企業不會超過10家,多數企業都集中在1億元以下。過于分散的企業分布勢必導致行業的競爭加劇。2、同質化嚴重縱觀螺桿壓縮機企業,同質化十分嚴重,尤其是很多沒有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更是以模仿見長。從整機主要零部件質量和價格分布可以分成高、中、低幾檔。隨著壓縮機配套商規模做大,集中度增強,越發導致大家的產品除了外觀之外都差不多的感覺。